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僧信二眾 話説普門40

全球宗教

字級

僧信二眾 話説普門40

【人間社 周圍輝 台北報導】 2023-04-18
「佛光山開山57週年普門寺創立40週年」在普門寺主持滿方法師號召下,普門寺、三重禪淨中心、泰山禪淨中心、新店禪淨中心等各督導區,超過1200位信眾,4月15、16日回佛光山,舉行「佛光山尋根之旅暨星雲大師讚頌會」。4月15日晚上在如來殿舉行「話説普門40」,讓信眾瞭解開山不易,篳路藍縷,緬懷星雲大師慈悲度眾心願。

「話説普門40」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鄭羽書主持,與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邀請到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及佛光山港澳深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與談。鄭羽書有豐富主持經驗,談吐優雅,音聲柔美,親切的提問,讓每位與談人都可以侃侃而談。鄭羽書談到早期普門寺信眾,每週一車一車回佛光山參訪護持,往事娓娓道來,歷歷在前,感人至深。

慈容法師回顧普門寺開創緣起,最早大師設立高雄壽山佛學院,為的是辦教育培育弘法僧才,佛光山開山最早建立的是東方佛學院。當時大力護持開山的信眾大多從台北下來,大師慈悲希望在台北也有一處信眾修持地方,遂有早期的普門精舍、台北別院及普門寺創建。普門寺可以說是第一間分別院,以此為據點,信眾持續護持,後有台北道場並擴散到各地的分別院,不僅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浥注,更是僧才輩出,大家熟悉的有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菲律賓總住持永光法師等。

慧傳法師說,普門寺由無到有,再由普門寺到台北道場。佛光青年團的成立,迄今有300多個佛光青年分團成立,其中有100多位佛光青年出家,加入弘法行列,這些不就是以「無」為「有」的最好說明,慧傳法師期盼在家眾及出家眾如鳥之雙翼,共同努力,開創佛光山的未來。

曾擔任普門寺第七任住持永富法師,談到以清淨心唱誦梵唄來供養諸佛菩薩及大眾,任職期間最有感觸的是「以無為有」,讚嘆普門寺義工的發心永不為人後。普門寺的能量很大,可以放射出去感染更多人,普門寺的未來創新,信解行證,信仰傳承,定可開創普門寺未來的40年、50年。

第二階段是在家眾護法信徒的分享,邀請到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賴維正居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許橞鄞、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陳秀卿、及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講師呂坤庭居士、佛光童軍團羅浮總召游筑匡居士。

賴維正為人低調,仰慕大師遵從一師一道,追隨大師是心甘情願,對大師一句話的承諾,擔任三好體協會長達15年,投入人力物力,積極推動體育弘法艱鉅任務。

許橞鄞不僅勇於承擔佛光會務推動,以師志為己志,更號召親朋好友一起來護持星雲大師,推動以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各項弘法事業。發願一師一道,追隨大師乘願回溯娑婆,繼續當護法,護持正法弘揚。

功德主信智姑的女兒陳秀卿及孫女呂坤庭則分享,信智姑如何接引家人學佛行佛,更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一家人和樂融融。呂坤庭透過讀報教育,不僅自己學習成長,也帶動孩子成為小小茶師、佛館小導覽員。

游筑匡感恩在佛光山有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普門寺常住常給參與重要任務的因緣,容許可以犯錯,不斷給予自己信心及指導。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目前擔任國中童軍老師,希望將三好四給品德教育理念,影響更多周遭親朋好友。
12345678910第1 / 252頁
追蹤我們